利用重症大數據創造AI醫療新經濟

今(27)日,臺北醫學大學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慧實驗室(CSAIL)聯合舉辦的第四屆數據松(Datathon)競賽正式開跑,本次特別將名稱改為「數據松」,聚焦風險預測、病程發展預測、預後預測、死亡預測四大主題,共有來自全世界28位導師,與100位來自全世界的工程師、醫師、創業家,一同在3天2夜中不斷電地針對醫療大數據的應用進行腦力激盪。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科技學院院長李友專表示,與MIT已經聯合舉辦了四年,規模持續擴大,而今年首次稱為「數據松」,就是有鑑於AI的原料與基礎就是大數據。此次的數據松更特別提供了兩個極具代表性的急重症醫療資料數據庫給參賽團隊使用,MIMIC-III加護病房資料庫與飛利浦公司的eICU資料庫。

台北市長柯文哲也特別蒞臨現場並表示,大數據跟AI是現在最熱門的議題,臺北市政府也正在考慮將北市府中的資料做更有效的釋出。另外,要如何有效應用台灣的健保資料庫更是十分重要的題目。 

柯文哲指出,做為執政者,管理人、錢、數據,是執政的三大要素,如何將這些資料更有效的使用,是大家未來努力的目標。並勉勵此次的參賽團隊,未來的世界是未知的,不要被限制住了想像,期盼不管是在醫療、政府、企業,都能真正的妥善應用數據。 

立法委員許毓仁表示,台灣有三個AI的發展機會,一是醫療資料AI,台灣有將近30年的醫療健保資料,我們可能坐在金礦上卻不自知;二是智慧製造跟工業4.0的相關資料,過去台灣在ICT的上下游整合上時分完善,因此有機會跟有實力發展軟硬整合的可能性;三則為人工智慧晶片開發。 

許毓仁指出,因此他已在立法院提出人工智慧發展基本法,並且已經一讀通過,這是從政策上授權各部會主管機關來制定台灣的AI開發與使用,尤其著重在倫理道德和資料使用上建立相關規定,期盼透過AI可以建國,並透過醫療資料AI讓台灣能再次偉大。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曾指出,世界上最寶貴的資源不再是石油,而是數據。李友專提到,若真是如此,台灣擁有的健保資料庫、ICU重症資料均在全世界排名前面,期盼未來台灣能成為資料輸出國,把珍貴的資料部分開放給全世界使用,創造AI驅動的健康新經濟,造福全人類,而本次的數據松就是跨出的一小步。

 



資料來源:環球生技月刊
來源連結